公司简介 组织架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办公环境 公司荣誉 管理团队
养老运营管理 养老培训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新生活 美丽传说 康美
奇峰科技 广西健康网 中国护理之声 合斯凯科技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红枫叶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南宁市总部路1号东盟企业基地一期E2栋
客服热线:0771-3293896
电子邮箱:3277946246@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养老“借医赚钱”初尝甜头

2016-06-22 10:48:37   文章来源:    浏览数:

前期投入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恰逢此时,政府着力推行的医养结合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在日前召开的2016清华养老高峰论坛上,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均表示,相比于老年公寓,医疗中心的盈利能力更强,把二者结合,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养护需求,也能为机构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但也有专家指出,医养结合其实并不能在短期内为投资者带来较高利润,只能相对减少养老机构前期的盈利难度,且医养结合目前仍存在医保资质难申请、保险制度未完善等问题。

 

 
用医疗收入“养”老年公寓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速,老年人的养护需求日益凸显。此前,养老行业曾为投资养老机构前期投入高、利润稀薄、回收成本慢头疼不已,随着医养结合的模式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政府、社会资本似乎寻找到了另一条新出路。

“如果单纯做养老公寓,根据前期投入不同,投资回报周期可能长达10-25年”,英智康复集团总裁关晓立提出,老年公寓在发展前期会面临盈利难的情况,医养结合则能缓解这一问题。


英智康复集团 总裁 关晓立

 

“常规老年公寓的收费只有床位费、餐费和护理费这三项,老年公寓几乎不可能通过前两项来获取利润,但医养结合却能加大护理费的收入”,关晓立说,通过医疗给老年公寓提供支撑,老年公寓前期的运营成本可以有所回收。

 

目前,医养结合有多种模式,如与附近的医院合作开展绿色通道、引进第三方医疗机构等,这些方式都能够吸引更多客户,为老年公寓提高入住率。而英智医疗采取的则是另一种方式——内设医疗中心,这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但相较于单独运行老年公寓,仍然能够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据关晓立透露,目前英智医疗已获得定点医保资格,现床位数为60张,平均每张床位的前期投入是20万元左右,每个月床均收入为3万元,在扣除成本后,可以使医养结合模式的机构在5-8年间实现盈利,目前已经达到20%的利润率。

在英智的医疗收入构成中,治疗费占60%,门诊收入占30%以上,药品费用占不到20%。由于医疗中心的盈利对药品的依赖性较小,因此在药品的零售价出现调整之时,医疗中心的利润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虽然从收入上看,医疗中心的利润是在不断“补充”着老年公寓,但实际上二者不可分割。关晓立坦言,专门入住医疗中心的病人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病人都来自于配套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的“一床难求”为医疗中心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入住率。以英智为例,医疗中心的老人平均入住时间是三年半,期间每个月会带来至少1万元的收入,由此带来了现金流。

 
 
医疗中心只能微利
 

英智并非北京惟一拥有医疗中心的养老集团。和熹会位于北京西五环,是由保利安平运营的品牌。由于距离主城区的三甲医院较远,和熹会和北大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广安门中医院等医院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老年公寓内成立了服务指导中心。


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段萱

 

据保利安平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段萱介绍,在医养结合模式的支撑下,和熹会在运营第一年时的入住率就能达到接近50%,现在则接近100%,从经营净利润上来说,目前收支平衡。段萱坦言,“有了医养结合,我们的盈利比单纯的老年公寓好很多”。

 

然而,并非每一家机构都走得顺畅。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京一家高端养老机构也在实行医养结合,并且可以使用医保,但由于开业时间不算太长,且每个月要为近50位医生和护士开出高于市场价2-3成的薪酬,目前这家收费不菲的医疗中心还没有盈利。

 

段萱在论坛上曾提出建议,医养结合型机构接收的无法自理老人一定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从而提高在医疗费用上的盈利。关晓立也曾提到,医养结合依旧需要合理的成本优化和控制,同时通过大力拓展非床位收入来提高盈利能力。但有业内人士提出,无论是哪种方式,医养结合都只能缓解养老机构盈利困难的情况,带来微利,但无法获得很大的收益。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党俊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告诉记者,医养结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加老年公寓的入住率,从而赚取医疗康复费用。由于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大多存在医疗刚需,会持续消费,因此医养结合能扛得住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从长远来看,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想通过它获得暴利,那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养老机构内部可以靠医疗补助养老而已”。

 
 
 定点医保任重道远
 

其实医养结合概念兴起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曾提到,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党俊武分析指出,作为一种新模式,医养结合在保险、场地、人员等方面仍然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此前,市民政局曾发布消息,北京市“已正式确定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单独序列医保审批”,这意味着,养老机构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医疗机构申请医保定点,将获得“绿色通道”。

 

不过,对此党俊武也提出,一方面,由于资质、水平等问题,养老机构成功医保定点仍然较为困难,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老年人“看不起病、不来看病”;另一方面,即使养老机构有了足够的资质,由于审批需要流程,往往也要再等待1-2年才能拿到医保定点。据知情人士透露,能否使用医保对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影响很大,北京曾有一家投资数额较高的老年公寓,因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医保报销,前期入住率惨淡。

 

针对定点医保难度较大的问题,有专家指出,为了能够真正解决慢性病老人、失能老人的需求,在养老机构中内设的医疗中心确实应该达到一定的规模程度,而不能为了鼓励医养结合就降低标准,对此,还需要有资金、有能力的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

 

而对于老年人部分医疗项目不能报销或超出报销上限等情况,党俊武建议说,医保只是保障日常用药和急性病,对于老年人的长期康复照料,仍需社会保险的介入,“未来还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与医保机构的合作,通过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有针对性地满足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的不同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选择”。

 

在人才培养上,有部分医疗中心会出现因为护理人员不够专业,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从而流失了客户,降低了利润率的情况。对此,党俊武建议说,养老行业应该加强专业护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做好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文化底蕴和认可度的培训。

 

“医养结合不只是医疗机构加上养老机构这样‘1+1’的方式”,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副处长李树丛曾公开表示,为了达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未来,整个社会的服务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设施还需更加完善,机构之间的服务界线被打破后,“医养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最终效果。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