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叶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南宁市总部路1号东盟企业基地一期E2栋
客服热线:0771-3293896
电子邮箱:3277946246@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父亲提出要去养老院,我真的不知所措”… 这是一位网友心痛的体验,也恰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南京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已达到130万了,比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前了10年。如何养老,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对于养老,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着怎样的需求呢?搜狐小分队对此展开了调查。
60代的李阿姨:希望可以跳广场舞 希望看病方便
一场突如其来的癌症,让李阿姨几乎是死里逃生,手术、化疗、复查…这两年来,她过得挺糟心,“幸好,还是把癌细胞给比下去了”,她笑着说。“病好后,我就告诉自己,我得开开心心的。”所以她报了广场舞班,“其实我一点舞蹈天分都没有,但跳舞让我全身的肌肉都动起来了。现在一周一次的外出‘旅游’,其实就是南京市内转悠转悠,有时是爬紫金山,有时是去孝陵卫,主要还是紫金山跑的多,空气好”。
对于养老,李阿姨希望有个可以跳广场舞的地方,这样可以把一群老姐妹都聚在一起。另外,李阿姨还希望看病可以方便一点,她说:“都是老胳膊老腿了,说不定哪天就磕着碰着了,孩子也在外地定居了,好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所以看病一定要方便”。
50代的张老师:退休了还是希望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张老师是个教授,距离退休还有3年时间,他说自己不希望被当成没用的老人家,退休后也希望找点事情做做,最好还是继续在学校教几年书。他还补充道:“我自己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的嘛,我身体也很硬朗,完全不需要下辈把我送到敬老院里去。”
张老师的几个老朋友要么是住在了市区的敬老院,要么是去郊区的疗养院了,“一个个的空虚得很,经常喊我过去,我才懒得跑去找他们呢,要想找我,就自己回来”,他笑着说道。尽管口头上十分抵触养老院,张老师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也有一些担心,“老了是不是真的像他们一样进养老院?好像自己除了当老师之外,真的没什么擅长的呢!去了养老院,是不是天天看到的都是老年人啊?”
40代的王先生:想把父母接到南京来 空气一定要好
父亲节,张先生把在河南老家的父母接过来,席间,老父亲的一句“送我去养老院吧”,让张先生哽噎了,他断然回绝了父亲的想法。
张先生十多年前从河南来到南京求学,之后就留在南京打拼,直到结婚生子,而父母一直在老家。他说:“其实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父母支持很多。这么多年,我一刻也不敢松懈,现在条件好了,想把他们接过来。”
对于父母的养老,张先生希望有个大房子,可以和父母一起住,另外,父母是外地人,对南京很不熟悉,如果能有很好的服务,看病方便,就最好了。另外,父母是闲不住的人,总想找点事情做做,所以周边要是有点靠谱的资源就最好了,空气一定要好,他们可以带带孙子,好好养老了,“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儿子该做的事情”,张先生说道。
20代的小陈:不想把爷爷丢在偏远的养老院里
26岁的小陈是一名置业顾问,平时工作特别忙,他说:“昨天跟领导请了假去看爷爷了,养老院花费有点大,条件是不错,就是太远,每次折腾过去要1个多小时,(和爷爷)见一次就少一次了。”
小陈说自己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如今奶奶已经去世了,没有人照顾爷爷,只得把爷爷送去了横溪的养老院,远不说,爷爷在养老院里也很孤单,“爷爷没去的时候,在家还常遛鸟呢,爬爬山下下围棋啥的,现在只剩下看电视了,每次我去了都不让我走。”
今年他的目标是赚60万,然后把爷爷接回来。最近他关注到紫金山下的银城·君颐东方,这个项目既有老年公寓,还有精装洋房。作为一个圈内人,他说:“我对银城这个品牌还是信任的,城市颐养是个新鲜玩意,23号它有个品牌发布会来解读,我也会去参加的。”
不难看出,大众对养老的诉求,并没有单纯的停留在养老院、郊区疗养的模式上,而新的诉求点,主要有:交通方便、位于市区、离医院近,自然环境要好、配套要完善,提供的服务要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