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还能研究出三项发明专利,可真是人老心不老。这位闲不住的老人,就是家住海城市桃园小区的万林。虽说他只有初中文化,更是没学习过代数、几何,但是酷爱钻研的他却自学机械设计,从2002年开始,共计获得全仿真三球仪、双色光带显示器、双色光柱显示仪三个发明专利。
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万林老人的家中,在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卧室和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厨房里,堆满了机械零件、设计图纸和一些制作工具。书柜上摆满了机械设计、集成电路应用和自动控制类型的书籍。在客厅北侧,放着万林老人10年来的辛苦成果,全仿真三球仪。只见一个直径为一米的透明罩里,展示着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仿真球体,透明罩上是塑料圆珠构成的星座。
82岁的万林老人精气神儿十足,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见到记者的到来,老人迫不及待地展示了他的发明专利。将全仿真三球仪通上电之后,地球和月球开始了公转和自转。老人介绍说,全仿真三球仪不仅能够演示日地月三球之间的运行规律,又能揭示三球与我们见到的星空之间的运行规律。演示了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日月升落、日食月食以及猎户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51个星象的季节变化等。
在聊天中,记者了解到,老人有着17年的部队生涯,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在部队时,他自学了高中、大学课程,并酷爱天文地理知识。转业后,老人被分配到食品厂上班,但是喜欢钻研的他又自学了机械设计,并为食品厂以后的技术革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退休之后,老人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发明"事业"。"我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在读书学习和研究创作中,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老人说,他只读过一年初中,对于很多机械自动化的原理并不专业,因此,在研究三球仪时,吃了不少苦头,也失败过很多次。为了能够让三球仪精准地运行,他不断地研究日地月三球的角度、速度,并做出调整、改进。终于在10年间,成功发明出全仿真三球仪,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证书。此外,老人还获得了双色光带显示器、双色光柱显示仪的两项专利。
说起发明创造,老人的老伴梁玉凤告诉记者,一开始,她并不赞同,"那时候老头白天晚上不睡觉,对于搞发明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梁玉凤说,这些年,仅仅是买零件和材料的钱,就花了几万块,两人每月退休金、近万元的工资也全部花在了发明创作上。梁玉凤和儿女们都劝万林别在继续钻研了,可是他却说,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况且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再后来,家人也就不再有怨言了。
临行前,老人告诉记者,他希望自己研发的全仿真三球仪能够辅助学校天文、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能够广泛运用在教学教具上,亦或是将他的发明改造成科普类的玩具,惠及更多的学生,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