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的89岁老党员钟宜龙是烈士的后代。1950年,钟宜龙带领民兵剿匪,为了逼土匪现身,他和战士们用了火攻,没想到一场大火,曝出当年在松毛岭战役中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们的遗骨。从这一年开始,钟宜龙成为了红军战士的“守魂人”,义务守墓67载。他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长征前夜的这段历史,记住这些为革命牺牲的无名英雄。 2017年6月,钟宜龙荣登“中国好人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已经无情地划过了67圈年轮,有些人已经不再,有些物已经改变,钟宜龙也由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行动有些迟缓的耄耋老人。但是,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在钟宜龙的心底,让英魂安定这股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并一直支撑这位老人去履行为红军战士的“守魂”的红色使命。
烈士的后代心中有一颗红色的种子。孩提时代,亲生父母就遭土匪杀害,随后不久,养父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且很多亲人也都在革命中牺牲,钟宜龙因此成了烈士的后代。而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钟宜龙对烈士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就像一颗红色的种子,渐渐在钟宜龙的心理扎下了深根。于是,为了让让英魂安定,才有了对烈士足迹的寻访、才有了“红色家庭展”的诞生、才有了为烈士“守魂”67载的坚守。
踏遍青山为了让烈士的灵魂也得以安宁。“一定要让这些烈士入土为安”,这就是钟宜龙当年的想法。而为了实现这一想法,让烈士的英魂有一个归宿,钟宜龙号召当地的村民、党员干部行动起来,足迹踏遍松毛岭的山间,收集红军战士遗骸,最终建起了一座两米多高的墓碑。虽然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根本没有想过身后事,但是钟宜龙心中不灭的信念让那些无名烈士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宿,烈士的灵魂也得以安宁,这对那些在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士来说也是最好的告慰。
让英烈事迹激励后人。对钟宜龙来说,费尽辛苦将无名烈士们的遗骸收集起来,给他们建一个永久性的烈士陵园,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缅怀之心,更重要的是他想用烈士们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扑汤蹈火、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去激励后人,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种不变的信仰,也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为此,钟宜龙将自己的养老积蓄5万元掏出来修缮老屋,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红色家庭展,让红色的精神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传扬。
在岁月的长河中,人生总是显得很短暂,大多只有短短几十年,然而年近90的钟宜龙老人却用67载时间,风雨无阻地为烈士“守魂”,这不仅因为钟宜龙是烈士的后代,对烈士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且因为烈士们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使他将弘扬烈士精神当成了永不放弃的信念。所以,对钟宜龙来说,为烈士“守魂”67载,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不变的初心。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