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应该是夫妻和睦、父慈子孝,一家人健康平安、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然而,在青岛市黄岛区,却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在常人眼里不够完美的家庭:成员四人,三人患有终生不能痊愈的疾病,户主魏世杰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几十年来,以责任和担当,恪守家庭道德,传播厚德大爱,传承良好家风,撑起这个几近崩溃的家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出一份力量。几十年来,即使多灾多难、历经风雨,这个家庭却坚强不屈、和谐宁静,依旧焕发着的令人惊叹的生机与活力,诠释出了一种独有的幸福内涵和别样的家庭之美。

将心比心,不离不弃,清醒才知你是我最亲的老伴1964年,刚刚在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魏世杰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青海221厂、后辗转四川绵阳核基地从事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26年,为铸造我国国防核盾牌,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妻子陈位英,同为九院的科技人员,是魏世杰的战友和同事。七十年代,两人执子之手、共结连理,相濡以沫四十多年,育有一女一子。1990年,魏世杰一家四口回到了家乡青岛市黄岛区,命运也向这原本幸福的家庭,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先是儿子魏刚被诊断患有“先天性智障、二级智力残疾”,不能工作,生活难以自理,更没有成家立业的希望。2000年,魏世杰的女儿魏海燕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天要吃几十种药,要终生服用,却不能根治疾病。面对一双儿女的严重残疾,在核基地从事化验工作二十多年的妻子陈位英,接受不了这样的沉重打击,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伴有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和糖尿病。面对命运接踵而来的灭顶打击,作为一家之主的魏世杰以他那颗不变的善心和不屈的脊梁,呵护着重病亲人,支撑起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几十年来,对亲人不离不弃,尽最大努力,悉心照顾着这个不幸的家庭,洗衣、做饭,梳头、洗脸,看病、喂药,陪床、安抚等等都亲亲历亲为,提起魏世杰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黄岛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大家都深深地佩服他。然而,对魏世杰来说,照顾病人的劳累不算什么,最痛苦的莫过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老伴在发病时对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有一次,突然发病的老伴把自己锁在房间,趁魏世杰外出买药的机会割腕自杀,幸被魏世杰和友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才挽回一条生命。面对这些,魏世杰没有一丝怨言,衣不解带照顾老伴,温言软语服侍伴,整整一个星期,终于唤醒了老伴混沌的心智。那天早上,当魏世杰给老伴擦完脸,又小心翼翼为她梳头时,坐在病床上的陈位英禁不住感动的说:“老魏啊,我的病让你受累了,在这世界上,我知道你是我最亲的人,以后再也不错怪你了。”魏世杰听着老伴发自真诚的告白,两行热泪流淌在脸上,他说:“位英,咱们不是一家人吗,照顾你是应该的,我会照顾你到老,一生都不会分开。”悉心呵护,舐犊情深, 到哪去找这样疼我的老爸魏世杰的儿女身患重疾,不能成家不能工作, 作为一名父亲,73岁的魏世杰向一双儿女和家人倾注了无与伦比的关爱。女儿发病后服药跳海两次轻生、儿子弱智无语多次走失,他都费尽周折,一一化险为夷;女儿海燕病得厉害时,小便失禁,魏世杰每天要给四十岁的女儿洗尿湿的衣物。因为女儿患有被迫害妄想症,不愿意跟弟弟住在一起,魏世杰还得每天给弱智独居的儿子送饭,帮他做所有的家务,手把手地教他洗衣,叠被,打扫卫生,家庭负担之重可想而知,遇到这样的家庭,面对这样“不懂事”的儿女,一个正常的人,想必都会沮丧、生气、发火,但魏世杰却完全相反,从来都是乐呵呵的,不厌其烦,轻声安抚,从来不发脾气。有一次,魏世杰的朋友看到他两眼疲惫,经询问,得知女儿海燕半夜把熟睡魏世杰喊起来,只为让老父亲帮她捡起一根地上的头发,并且要把杯子放回原来的位置。睡眼惺松的魏世杰戴上眼镜,帮女儿捡起头发,又满头大汗,翻来覆去的摆放杯子,以至于这样折腾数次,让老人一晚上都没有睡好。关心他的朋友都指责海燕太不懂事,魏世杰却陪着笑脸,替女儿说情:“她是强迫症病人,也不是故意的,应该理解她、体谅她。”作为一家之主,魏世杰老人就是这样,用一种超乎常人的超脱和宽容,成为儿女心头最坚定的靠山和温暖港湾,以他那颗不变的善心和不屈的脊梁,呵护着重病亲人,支撑起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却从来不在意。他说,过于关注自己的不幸,就看不到别人的苦难,面对曾经牺牲的战友,自己全家都还平安的活着,就已经很知足了。命运残暴,血脉难割,我们永是一家人正是魏世杰的忍耐和豁达,这个在别人看来风雨飘摇的家,几经历炼,依然宁静美丽。在魏世杰不离不弃的悉心照料和鼓励下,亲人们的病情没有恶化保持稳定,海燕虽然一直住院,但脸上有了红润。有时魏世杰从黄岛赶到青岛第七人民医院,带女儿外出洗个澡,给女儿买些水果送去,病情稳定的时候,海燕也会搂着老爸的脖子露出微笑,那也是魏世杰老人最幸福的时候。四十岁的弱智儿子,生活从来不能自理,在父亲坚持不懈手把手的指导下,居然开始自觉的洗衣、拖地、打扫卫生,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几十天都不倒垃圾,家中处处蚊蝇横飞了。在老爸的感化和培养下,魏刚开始懂得体恤老爸和关心他人,有一次,魏世杰接到了儿子魏刚的电话:“爸爸,今天赶集不,我帮你拿东西吧?”这在以往,根本是不可能的。儿女的些许变化,无不为老人平添一份安慰。老伴一年大概有半年在住院,不住院的时候,往往神智清楚,只要是身体条件允许,都会做好饭等着魏世杰回家来吃,如果魏世杰外出,都会给他打几通电话,问问在哪里,心里才踏实放心。提起这些,魏世杰总是很满足,这也算是他在这个家庭里,感受到的全部欢乐。魏世杰说:“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照顾他们的重任我必须勇敢地承担,对于我们全家,平安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家是最小的群体单位,魏世杰老人以最大的力量,葆有小家的和谐,正是奉献社会大家的一种典型表现。
苦难人生凤凰涅槃,科技楷模传播正能量人生的苦难,弱者会消沉以至一蹶不振,然而对于强者,却会像涅槃的凤凰一样,在火中重生。魏世杰无疑属于后者。几十年来,魏世杰在照顾好家人的间隙,更以超人的毅力意志奉献社会,他坚持不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全面宣讲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开展科普教育,二十年来,魏世杰所做的科普报告350多场,听众达20万人,足迹遍布全市高校、社区军营、厂矿企业。魏世杰热心科普文学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为青少年等社会大众提供科学健康的精神食粮,创作出版了《原子小演义》、《海洋之谜》《现代兵器》等科普图书十余种,作品多次全国获奖,不少科普作品还被列入中小学生课外读本。他以我国第一代核武研制为背景,先后创作出版的《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禁地青春》等长篇小说,讴歌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创新热情,改变人生轨迹,受到众多读者和听众的赞誉,2012年9月,以魏世杰长篇小说改编的31集电视剧《青海花儿》全国热播。魏世杰和他的一家虽然多灾多难,却如此坦然地走在人生的风雨中,彼此相携相守,不离不弃,矢志不渝,恒久稳定,诠释了人类最传统朴素的家庭美德,这样的“最美家庭”,怎能不让我们深深感动?无数的人为魏老精神和他特殊的家庭所感动,网友们以魏老和他的家庭故事制作的微博,在网络被转发数万次,人民网、腾讯网、《凤凰卫视》、《南方人物周刊》、《半岛都市报》等多家网站、电视台、报刊转载或报道了魏老的事迹,近距离报道了他背后特殊的家庭,引起了读者和网友的强烈反响和共鸣。网友称他为“最伟大的父亲,打不倒压不垮的‘父坚强’”,“您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您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对这位坚强而富有正能量的核武老人、科学达人乐观向上,为国为家的奉献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敬意。2011年,魏世杰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同时荣获“2012年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13青岛道德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并成为“山东科普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