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之北京市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分别解读了北京市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人力社保:
7月底前企退人员养老金调整到位
五年来,北京市打破身份、户籍、地域界限,破除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2014年起,全市88.6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一样,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实现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并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蓓介绍,2015年起,北京市相继阶段性降低了工伤、养老、失业三项社保费率,全市每年为参保单位降低成本超50亿元。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持续增长,企退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9.2%。下月,北京市将发布今年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方案,企退人员养老金将连续25次增长,月底前企退人员将领到待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退人员养老金同步调整,整体涨幅为5.5%。同时相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待遇保险,以及最低工资线也做相应的调整。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一系列要求,在互认、互联、互通、互动上不断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下一步要实现按不同的人群实现直接结算住院医疗保险。
此外,五年来北京已基本形成城乡统一的就业格局,就业形势始终保持平稳,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42万人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225万人,帮扶27.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1.55%以内。
民政:
老年人“今天退休明天领卡”年底实现
五年来,北京市全力服务近400万民政对象,民政保障资金从2012年的13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20亿元。城市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月人均520元调整至9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80元提高到900元。
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方面,围绕养、保、住、用、餐、医等十个领域,北京市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居家养老地方法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并出台《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居家养老政策体系更加精准完善。
“五年来,从无到有新建养老照料中心20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50个,养老服务的变化老年人看的见、感受得到。”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北京市214家公办养老机构中,已有47%实现公办民营。同时,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全市养老机构总量从2012年的400家净增加到513家,床位数从7.4万张净增加到12.6万张。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实行养老服务“券变卡”、“卡变卡”、“证变卡”改革,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实现老年人办理养老助残卡“今天退休,明天领卡”。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