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车子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往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奔去。安背康复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庄”,这里住着60多名麻风病人康复者。他们曾被当成“魔鬼”,与世隔绝,如今他们过着正常的生活。
村里外墙剥落的土坯房,没腿的杂草,褪了色的标语,足以体现村庄的“年龄”。村民们有的手脚残缺,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脸部瘫痪……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民们住进了钢筋混凝土大楼,配齐了医疗设备。不仅生活环境改善了,而且村民们也逐渐被社会接纳。记者实地走访村庄,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感染者会导致手脚残疾、五官受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医疗条件和水平所限,为了杜绝麻风病的扩散蔓延,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麻风康复村,用隔离的办法避免更多人被传染。1957年,于都县在黄麟乡安背村建立了麻风康复村,病人最多时达312人。
今年67岁的肖卿福是康复村的医生,如今他成了村里病人离不开的亲人。他说,当年不但大家谈麻色变,连病人本人也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患麻风病的病人感觉障碍、神经受损,有个病人的脚趾头被老鼠咬掉了,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一名患者,只有20多岁,双腿流脓流血,溃烂得十分严重,曾多次自杀。肖卿福细心开导,专门为他制订治疗方案,最终使病人康复。
“麻风病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只要发现得早、及时治疗,就不会留下残疾,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肖卿福称。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有的患者治好后已经回家和家人生活。住在村里的村民,因为相同的境遇和病情,治疗后有7对结成了姻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复村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在村里看到,之前村民们居住的土坯房,如今已闲置。2007年和2009年,当地政府、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出资在村里建起了两栋新楼。此外,还建起果园、鱼塘,修好了公路,当年的令人恐惧的“麻风村”,如今成了村民颐养天年的世外桃源。
不仅生活环境改善了,而且村民们也逐渐被社会接纳。附近的村民常常从外面捎一些大米、油、柴等生活物品到这里。爱心志愿者也常常来村里为老人们做一些公益活动,康复村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和爱。
村长钟林发生康复后,和正常人一样,他老婆和小孩都到村里和他一起生活。“我如今在村里搞养殖,承包果园种植脐橙,一年收入也有几万元。”钟林发生说,他经常帮村里的老人买日常生活用品,帮他们做饭。村里还成立了电商中心,将村里的一些养殖和农产品卖到外面。
“肖医生,肖医生……”当记者在采访肖卿福时,村里一位老人不停叫唤着他的名字。老人的脚上溃烂,要肖医生帮他看看。肖卿福安慰他不要紧,会给他涂药物治疗。
肖卿福是当地麻风病防治专家,更是村民们眼里的“贴心人”。他40年如一日把青春奉献给了麻风病防治事业,获得过“马海德奖”以及“感动中国”2014年年度人物。如今他已退休,但他仍然每个月来麻风村两次,既为村民们检查身体,也为看看老朋友。
肖卿福说,于都县多年来没有再发现新的麻风病人了。不久后的将来,安背康复村也许和于都县许许多多村庄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而已。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