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居民养老已成为时下社会热点问题。由于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和机构存在诸多弊端,不能很好地解决城镇居民养老问题。作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近20%的本市北辰区,积极在养老服务制度、机构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创新举措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努力让大多数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
公建民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
据统计,北辰区现有户籍老年人7.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8%。前些年,该区养老院主要以公建为主,但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城镇老年人养老需求。增建养老机构、扩大养老规模是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北辰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加快推进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模式,大胆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和专业养老队伍,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托老所等新平台。
位于北辰区环瑞北路上的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就是一座民营投资规模较大的养老院。记者慕名走访这家小有名气的老年公寓,正碰上早饭后正在写日记的张惠秋大娘,刚聊天没几句就有社区服务站的医生来查房。医生给大娘和老伴儿量了血压、体温,询问了身体情况,又嘱咐了两句才离开。“养老院就在家门口,孩子们说来就能来,医生上门服务,家里人都放心。”张大娘说。
这家养老院现有156名老人,90%是半失能老年人和失能老年病人。庞大爷就是其中一员,由于中风后行动不便,原来在家里请一个护工一个月要6000元,现在和老伴儿搬进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两人每月一共不到6000元。“吃得好,护工服务周到,医生随叫随到,看病拿药都能走医保。我俩把原来的住房租出去了,今后就在这儿老年公寓养老啦。”
“业内有句俗话说得好,吃得好不好是老人选择养老院的首道关。而入住后,服务好不好,则是能否吸引老人留下来的关键因素。”这家养老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我们民营养老机构也在不断找准自身定位,通过寻求特色、做好服务来争取老年人的认可。”
与专业养老院相比,散布于各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它的设立是让老人享受一种既不离家又能集体养老的生活方式:白天老人可以走出家庭,在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内聊天、下棋、娱乐、健身,晚上则可以各自回家,这样既解决了白天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的难题,又将服务对象和服务资源集中起来,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普东街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北辰区较早成立的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按要求配备休息室、配(就)餐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人学校,并根据辐射人群的需要增设了电脑室、聊天室、展览室等。用该负责人的话说,“其实这就是一处托老所。”
韩大妈说,“有了日间照料中心,我们这些儿女不在身边的人就有了依靠,每天早上8点多就过来,和大家一起编排舞蹈、唱歌健身,现在我们文化学校里有模特团、歌舞团、乐器团、京剧社、编织社,让社区的老人们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前很多不熟悉的业主,通过这个平台都成了好朋友、好邻居!”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政府“包办”养老的格局正逐渐被打破,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开始在养老服务市场“挑大梁”“唱大戏”。
医养结合,探索一体化服务模式
让失能失智老人晚年生活有尊严,是社会“老有所养”的保障性底线,也是完善养老机制、破解养老困局的关键性工作。2016年7月起,北辰区尝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医疗资源与社区养老机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北辰区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一半是病房,另一半是惠颐托老所。记者走进惠颐托老所,医护人员正在给老人们检查身体,了解饮食和睡眠等情况,并做了详细记录。检查身体后,还陪着老人聊天,其乐融融的场景就像一家人。据工作人员介绍,惠颐托老所作为本市首批医养结合试点之一,主要收治老年病、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有医疗康复需求的失能或半失能患者,依托“医联体”和护工,打造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
“我们为有托老需求的患者制订了有针对性的理疗计划,辅助康复锻炼,此外与专业护工公司合作,保证24小时一对一陪伴。”医养结合病房主任张贵龙说,目前托老所有83个养老床位,每个床位每月5200元,包括一日三餐和床位费用。由于性价比挺合适,床位供不应求。
记者在托老所看到,这里室内分为护理区和病床区,装有紧急情况呼叫器、氧气装置、独立卫生间、中央空调、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在营养室,有专业营养师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安排配方营养餐。
区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养老院+医院”,而是医养资源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无论是医疗机构派出分支机构进驻养老院,还是医疗机构延伸和加强养老服务,都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打通医疗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托老所与北辰医院、北辰中医院、市胸科医院形成医联体服务模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在20分钟内对病人病情制订出处理方案。”医生苏雅说。
今年,北辰区着力改善民计民生,把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列入“20项民心工程”,致力于将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联动发展,力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构筑养老安全“屏障”。
区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19年年底,北辰区将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