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城市日间照料要达到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这个政策让曹红玲兴奋不已,不过,她最希望的还是好的政策能够真正得到落实:“有政策新建的社区要按百分之一还是千分之一要建托老站用房,所以现在有政策一定要落实。”
养老机构找场地难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已成过往,南京主城与郊区的养老院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一边是床位难求,一边是床位闲置,如何让主城郊区养老机构“互通有无”值得思考。
礼拜寺巷老年公寓院长许玉梅告诉记者,该公寓自从2009年成立以来,130张床位一直供不应求,登记排队是正常程序,而排队多久能入住则没人能打“保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郊县的一些养老机构床位闲置。位于南京江宁东山街道三槐?大里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王昊阳介绍,目前床位的闲置率在20%-30%左右,这在郊县养老院中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主城相比,一个是老人的消费观念吧,像江宁本地的老人都是喜欢在家里面养老,主城区理念比较先进一点。而且呢,主城区的医疗资源也比较集中,所以相对来讲,空置率要低得多。”
据了解,南京目前有近300家养老院,其中地处郊区的占了三分之一。环境好、空间大是郊区养老院的优势,但交通、医疗等条件的先天不足,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服务意识的短板,使得南京养老机构存在结构性矛盾。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周新华介绍道:“比如从养老设施而言,主城区90%以上的养老设施都是由举办者自己来租赁,那么在租赁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它区位不是很优越,当然也存在有些机构服务还不能满足有些老人的要求,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可能还不高。”周新华透露,下一步南京将实行主城养老机构与郊区养老机构结对帮扶、相互协作,将加强布局规划和政策引导,从顶层设计层面缓解养老床位“冷热不均”的现象。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