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实际上,社会养老资源供需严重不足,长期以来银发浪潮凸显“养老难”。在此形势下,我省各地利用社区基层资源,同时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探索。有些地方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力度建设社区养老中心,组建专门的养老人才队伍;有些地方建立市、区两级养老信息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的优势,构建覆盖全市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公建民营 满足不同养老需求
“这儿好比另一个家,我白天来看电视玩棋牌,还能享受送餐服务,真的很不错。 ”2月10日,在铜陵市铜官区阳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家住商南新村的87岁大爷王柱成说。
铜陵市依托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建管分离、社会化运营的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社区养老机构打包给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承接管理,激活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目前该市6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
记者了解到,铜陵市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运营阳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方案和应急处理方案。两年多来为辖区独居、空巢等老年人提供看护、休闲娱乐以及午间休息等服务。“接手后,在硬件方面进行改善提升,安排两名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坐班,针对来往老人流动性较大等,发放服务卡,实行登记制,并给老人建立健康
档案,确保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老人的病史和在中心内的实际情况。 ”该中心负责人吴长虹说。
“作为最早建成的社区养老项目,后期管养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难以开展专业化、多元化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 ”铜陵市铜官区老龄办主任罗蓉说,“公建民营”方式能有效弥补人力紧缺、服务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铜陵市大胆创新,建成12349市级养老信息平台,并吸收民间资本整体运作,这也被纳入了全国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第二批试点项目。
铜霞新村75岁低保老人汪为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通过智慧平台的帮助,她不仅享受到政府免费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还得到相应的医疗救助。就在春节期间,12349平台运营方铜陵品质家政公司再次带着铜陵市中医院康复科医生“送医上门”,提出后续康复方案和生活注意事项。
目前,该平台已录入市区11万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24小时紧急救助、生活帮助、精神慰藉等300余项,服务半径覆盖主城区近80%以上老年人。 “老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只要按下手机上的SOS键,手机就会自动连通24小时服务人工坐席,坐席随即调出老人资料,通知老人监护人及医院、120等,进行快速救助。 ”铜陵市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主任祝林介绍。
医养融合 撑起老人保护伞
去年开始,铜陵市按照省卫计委的部署,率先在天井湖社区等4个城市社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依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拟定服务清单和服务套餐,分类签约,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保障辖区内慢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签了家庭医生很放心,可以享受免费体检和医生上门服务。 ”2月15日,家住铜官区天桥新村的83岁高龄老人马美里说。马老本身患有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且长期独居,虽然有退休金不缺吃穿,但日常里精神空虚。天井湖社区结合省爱邻联盟行动项目将其纳入关爱帮扶对象,安排铜陵好人宁爱英和辖区志愿者杨春凤两位老人进行结对帮扶,定期上门走访,陪马老聊天、散步,并联系天桥卫生服务站定期上门体检、指导服药等。“家庭签约服务,让老人享受社区养老和医疗双重保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服务站,解决不了的再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或专家门诊,并享受绿色通道,在挂号费和门槛费上都有减免。”天桥卫生服务站主任杨春玲说。
该市在主城区建立“1+1+2”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即1名家庭医生与1名居民签约,同时与2所二级以上转诊、支持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帮扶协议。除了享受免费签约服务项目外,居民还可以通过“点菜”方式以优惠价购买有偿医疗服务包。
记者了解到,今年铜陵市天井湖社区试点“家庭医生+临终关怀”模式、阳光社区推广 “驻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居家养老”模式,5000余名老人有了健康档案,220余名老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养融合式发展的其中之一,通过拟定服务清单、服务套餐和服务标准,进行分类签约,重点保障辖区内高龄、慢性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逐步完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铜陵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多元探索 丰富养老品质
困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怎么开展?通过扶持社会组织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为该市70周岁以上低保 (低收入)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该市实施社区高龄空巢老人主动关爱项目等多重手段,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对铜陵市幸福社区居民周慧敏来说,今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参与首届社区春节大联欢的活动了,从退休后就加入社区文艺组织,唱起了黄梅戏,今年78岁的她与其他老年人合作表演黄梅戏选段。 “社区搭台、百姓唱戏,平时黄梅戏就成了我老年生活的一部分,趁着身体不错继续发挥余热。 ”她说。
数据显示,该市目前共有基层老年协会440余个,占全市社区(村)总数的98%,老年文艺团队120个,老年体育团队135个,定期开展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老年人参加邻里互助等各类志愿活动的比例接近10%,老年社会参与度不断加强。
铜陵市养生养老研究会秘书长李俊平分析,目前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60~69岁的老年人算是其中的年轻群体,尤其是这部分城里人,注重养老品质,因此提出并倡导互助式养老。所谓互助式养老,包括日常生活、心理安慰、健康管理、义工及志愿者服务、健康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互助6个模块。体验人群按照要求从生活到娱乐,再到一定量的劳动,实行“自治+互助”,通过户外活动、才艺展示、互相帮助等挖掘自身潜能,调节身体、愉悦心情,增进老人之间的友谊。“从初期报名体验结果来看,好评率较高,下一步与老年大学和社区合作,以兴趣爱好为联络纽带,将老人组合在一起,再逐渐过渡到其他模块。 ”李俊平说。
据悉,铜陵市将积极引导互助服务、爱心服务社会组织发展,开展自助互助养老活动,在农村地区探索购买亲属服务的方式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在品质。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