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组织架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办公环境 公司荣誉 管理团队
养老运营管理 养老培训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新生活 美丽传说 康美
奇峰科技 广西健康网 中国护理之声 合斯凯科技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红枫叶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南宁市总部路1号东盟企业基地一期E2栋
客服热线:0771-3293896
电子邮箱:3277946246@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京津冀养老调查

2016-07-19 15:39:05   文章来源:    浏览数:
在2015年,北京市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鼓励北京老人到河北养老。那么目前北京的老人在河北养老的情况如何?本台记者到河北廊坊、张家口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河北廊坊的燕郊距离北京市区三十多公里,与北京市的通州区则只有一河之隔。在燕郊的一家养老机构里,记者看到,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五六十位来自北京的老人到这里参观。
 
目前这家养老机构里住着1500名老人,其中有1200名老人来自北京。而现在来参观的老人即使想入住也没办法马上住进来,因为这里已经满员了。
 
河北燕郊某养老机构总经理 李海燕:前几天我们开了一个单元,大概是(容纳)30多个人,排队的就有200多人。
 
养老的花费比北京少,在燕郊却能享受更好的服务,这是很多老人选择到燕郊养老的主要原因。在这家养老机构,不仅为自理老人提供生活必备的家具和家电,还有护士24小时值班为老人服务。来自北京的吕德康夫妇已经在这家养老院居住了三年多的时间,他们的两个儿子在北京。
 
最重要的是这里还建设了一家大型的医院,定期邀请北京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这里坐诊。
 
养老院老人吕德康:它能保证你五六分钟能进抢救室,在北京做不到啊,所以像脑梗、心梗最合适了,现在已经抢救了好几个了。
 
而在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张家口市,当地东望山乡的一家养老公寓一共有150张床位,现在同样是一床难求。
 
养老院老人杨秀清 张宝瑞:这里的伙食很适合我们老年人,再说了这儿的东西都很便宜,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为什么这样呢?就是这里的大自然环境好。
 
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河北的养老机构,首要是看环境、交通和地理位置,其次是看养老和医疗服务,最后是价格因素。北京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预计到204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600多万的峰值,且持续高位保持不少年头。据估算,目前需要进入机构养老的北京老人就有12万左右,每年还在增加,而目前北京现有养老机构床位约10.9万张。此前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未来北京不再兴建大型养老中心,这也使得北京周边的河北养老机构成为北京老人养老的重要选择之一。
 
异地养老亟待破解政策瓶颈
 
既然北京养老需求这么大,河北的养老机构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那应该在北京的周边大力发展养老机构来承接北京老人的养老,这不是挺好的吗?但事实是,因为北京和河北的区域政策差异,异地养老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难题和矛盾。
 
在河北燕郊的这家养老机构,每个月的5日和20日都是个繁忙的日子。每到这两个日子,养老院得派出10多名工作人员分赴老人们在北京的医保定点医院帮老人们取药。在办公室的地上,写满了北京各大医院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有一堆放药的购物袋,里面放着北京老人的医保卡和药单。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把药取回来后,再分发给这些老人。为什么要这么费劲托人跑到去北京取药呢?因为卡在了医疗报销上,北京的医保卡在河北是没办法买药的。
 
为此2015年3月,北京曾与河北签订了框架协议,基本原则是在北京参保、居住在河北的人群可以按照北京异地安置的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再按照北京医保标准进行报销,但这也仅限于急诊。老人先垫付现金,然后把医疗单子寄回去,等待报销后再拿回钱来
 
养老院老人:非常麻烦的,报一次半年一年才能拿到钱。
 
此外,河北与北京相比,养老产业补贴的政策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三地融合 养老发展进入快车道
 
面对养老的迫切需要,前段时间,京津冀举行了三地民政部门的第一次养老联席会议,并且签署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以破解政策瓶颈。
 
在这份《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中,京津冀三地合作的具体政策是:
 
1、首批选取了河北燕郊、高碑店和涞水的三家养老机构和天津武清一家养老机构作为北京养老服务的试点,可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
 
2、在河北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等地建设特色养老服务片区
 
3、京津冀三地将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未来京津冀老人可在三地自由选择养老院,养老政策跟着老人一起走。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新闻

思想和观念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新华社记者 姚晓娜

自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三地无论是在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在社会空间布局、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众对三地协同发展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未来,三地需要根据中央的顶层设计,着眼全局,进一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摒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识,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加快协同步伐。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坊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吃不下、天津不够吃、河北没饭吃”,基本说明了三地各种发展失衡的状况。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要解决北京吃不下的问题,又要解决天津吃不饱的问题,更要重点解决河北没饭吃的问题。

当前,河北的发展程度最低,中央给河北的定位是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区,现代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生态环境的支撑区和全国商贸物流的基地。对钢铁产能大省河北来说,首先意味着巨大的“去产能”的任务和挑战。这不仅是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河北在行动,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说:“我们铁的产能已经去了3391万吨,钢的产能已经去了4106万吨。相当于两个鞍钢。”

协同就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河北钢铁“去产能”,北京市已成为“受益者”:201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较2014年增加14天,重污染共46天,较2014年减少1天。2015年,京津冀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北京也在给河北“造血”。2015年,北京多种业态落户河北,其中现代的第四工厂落户沧州,总投资120亿,预计今年六月投产后,可创造3500个就业岗位。“河北在去产能腾退空间的同时,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要进行有效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是在产业链合理分工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合作。”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表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刚刚拉开,从最近两年的实践看,三地有些区域需要在思想和观念上强化协同意识,需更加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内部省、市、县不同层级以及相同层级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河北在北京疏解产业过程中各地争相承接,存在同质化争抢问题;盲目上马园区,却因园区过多招不到商,土地圈而无用成为荒地;各园区联系较少,导致无序恶性竞争,产品和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都需要加强协同、科学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胡克勤认为,“跳出北京发展北京”,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京津冀才能协同发展。“跳出北京发展北京”是指真正解决北京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要高标准、深层次、大尺度谋划,解决北京和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问题。反之,天津与河北也要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自己发展自己,谋求共同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京津冀协同的关键是思想和观念的协同,如果口头上喊协同,行动上还是各打各的小算盘或者是比划比划装装样子,推进京津冀发展恐怕只能是个概念罢了。(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周年 一盘棋建设步入纵深

 

新华社石家庄2月28日电(记者白林)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两年来京津冀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逐步迈向纵深。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日已印发实施。这是中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未来,京津冀地区将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目前,北京正在“瘦身健体”,服装批发市场正向河北等地转移,中关村科技企业正抢滩布局河北、天津。河北作为承接地,积极与北京对接。比如,作为“明星项目”之一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按计划将于今年10月实现量产。届时,北京现代汽车的年产能将达135万辆。

长期以来,“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顺口溜折射出三地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的窘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已逐渐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2014年2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他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两年多来,“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红遍京畿大地的热词,胶着多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生态、交通是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去年底对外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目标任务。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的通报显示,京津冀城市空气质量去年平均达标天数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3月底前,“京津冀核心区”六市率先试行统一的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

在交通领域,津保铁路去年底开通,京津冀“四纵四横一环”轨道网完成了“一横”。由此,京津冀进入了1.5小时圈,三地全面实现高铁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河北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实现与京津高速贯通,预计2016年底,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河北段将全线建成通车,河北将有11条高速公路直达北京,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将全面提速。京津冀还实现了公交跨区运营。去年12月,三地的部分线路已经开始试行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业务。

此外,司法、医疗、教育、文化等多领域一体化进程正在全面推进。

目前,京津冀正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已打响一场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十三五”期间严控2300万人口红线,关停退出上千家污染企业,加快城市拥堵治理;河北今年将加大节点城市扩容和中等城市发展力度,打造一批“微中心”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2022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京张两地在交通、体育、环卫、医疗、旅游、养老等多领域的合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专家认为,京津冀三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抓住“核心”?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赵超)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专题汇报到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规划纲要,经过一年多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即将完成顶层设计,实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也已清晰明确。

“实施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会议确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实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首都功能。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四个中心”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而从实际情况看,北京承担了太多功能定位之外的功能,已经到了非疏解不可的地步。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日前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艰难,很难走远的。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路径何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认为,实现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控制和疏解与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基础产业,进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人口规模是主要目标。会议强调,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调控北京市人口规模。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要审视城市基本功能,从基础产业规模去控制,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控制流动人口,那样的瘦身既有损于城市有机体的健康发展,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叶裕民说。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另一个着力点是一体化。会议提出要推动实现“三个一体化”,即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纵观京津冀,交通路网布局不合理,还未形成高效、经济、可靠的运输体系;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各自为战,要素合理流动依然受体制机制阻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专家指出,实现“三个一体化”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紧密相关。“有了一体化,三地才能在发展条件上达到大体平衡,产业转移就会具备更加便利的条件,人、财、物才能充分流动起来。”张占斌说。

从长远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大使命是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会议提出,要抓紧开展试点示范,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

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已指日可待。“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次体制机制创新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重大改革试点,为区域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说。

网友“一块石头”:京津冀协同发展利国利民,三地就是要打破地域观念,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加快协同步伐。

网友“加油小熊”“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管是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还是在国内其他地区经济建设中,均要树立谋万世的理念,切实为子孙后代做好事做实事。

网友“ZIPPY”:只有摈弃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的身份概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人的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心通情融。

网友“涛声依旧”:我国的现状决定了,可以实现部分地区先试先行的办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要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希望能够切实落实好这一理念,为国内其他地区协同发展趟出一条可行之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红枫叶养老产业)

关闭